close

 

前言

  1. 1.      張國榮背景

 張國榮(Leslie Cheung,1956年9月12日-2003年4月1日),香港著名男歌手、影星及導演,演藝圈多棲發展最成功的代表之一,在大中華地區擁有廣泛的影響力, 曾擔任唱片監製、演唱會藝術總監、配樂、電影編劇、電影導演和電影監製。

 

  1. 2.      其成就

 

1988年獲邀擔任美國百事在亞洲的代言人,與同期美國代言人麥可·傑克遜同屬第一代百事巨星。1988年至1989年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和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連續兩屆奪得最受歡迎男歌星和叱吒樂壇男歌手金獎,而在事業高峰,張國榮宣布告別樂壇,就此「退休」,成為香港第一位在事業如日中天時,選擇急流勇退的歌手。

 

1991年憑《阿飛正傳》成為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1993年憑《霸王別姬》蜚聲國際影壇,獲得法國坎城影展最佳男主角提名,日本影評人協會最佳男主角獎。本片亦獲得法國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和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1999年獲得香港樂壇最高成就獎;香港樂壇最高榮譽大獎金針獎及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榮譽大獎,並於2000年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獲頒致敬大獎。

 

2010年美國CNN舉辦「過去五十年,聞名全球的五大指標音樂人」票選,其名列第三,視為香港粵語流行樂的開國元勳之一,其他上榜歌手或樂隊:麥可·傑克遜、披頭士、貓王和雷鬼王鮑勃馬利。[1]

 

  1. 3.      關於張國榮性向

 

It’s more appropriate to say I’m bisexual…I love the film Gone with the world. And I like Leslie Howard. The name can be a man’s or woman’s,it’s very unisex,so I like it.[2]

   2001年於《時代週刊》亞洲版訪談中,表示自己是雙性戀較恰當。但是上述的報導只是雜誌編寫,無得到張國榮確認﹐而他本人也從未公開性傾向。

而由以往的訪談影片、報章雜誌中,如〈今夜不設防〉及其1985年商台的自傳專訪中,有提到其在青少年交過幾個女朋友,加上眾所皆知其與唐先生的戀情,由此應可推斷其為雙性戀者,而非同性戀。

   而從此可討論,這樣的說法不但是從其本身性向而言,也是從其藝術成就方面而言。

 

  1. 4.      本文預計探討的是

    在張國榮《跨越97》演唱會中,便對戀人唐先生做出大膽的宣愛,在當時社會普遍的恐同意識下,這是相當特殊的創舉,身為同性戀者的黃耀明,一直到2012年4月23日達明一派《兜兜轉轉達明一派演演唱唱會》演唱會中,演繹完《忘記他是她》及《禁色》後,才在舞台上表明其同性戀者身份,因此可見到張國榮在當時所做的舉動多麼勇敢。

    此外,其演出的《霸王別姬》也是在性別意識議題上相當重要的一部電影,不同於一些人將其視為同性戀議題的電影,如《霸王別姬:同志閱讀與跨文化對話》[3],筆者認為張國榮所飾的程蝶衣在性別認同上,將自己比做為虞姬,並戀慕師兄段小樓,這是以女性身分喜愛男性,所以將此電影視為性別認同議題的電影應比視為同性戀議題來得更加恰當。在中國的娛樂節目<東方直播室>[4]中,張國榮在受訪時認為自己和程蝶衣相同,都是極度自戀的人,並在舞台上皆極為投入,如電影中所說的:「不瘋魔不成活」,由此可見其對於藝術的執著。

    張國榮也曾說過:「你看我的紀錄,你便知道我是有理想的。我認為一個演員是雌雄同體的,千變萬化的。」[5],事實上其在藝術成就上,對於性別跨越的表現已不侷限於演戲中,同時也不局限於同性、異性,或是男女角色的演繹等等,而是真正做到性別的融合與跨越,如在《熱情演唱會》中,同時在身體上放置兩性象徵的元素,而達到性別融合的效果。

    本文擬探討張國榮在音樂上,特別在現場演出中的藝術形象,所欲探討的方向有二,分別為其對於歌曲的詮釋方式,以及其在表演中所表現出的性魅力。

   筆者發現在張國榮的演出中,常有對於同一歌曲的不同詮釋,同時在不同歌曲中,因應歌曲本身也會有不同性別的詮釋方式,例如在<偷情>一曲中,在原版的音樂錄影帶裡就有性別融合的意謂在其中,而到了《跨越九七演唱會》中,其著重的是則是對於身體魅力的展現。

   以下將討論方向分為兩大部分,一為張國榮對於歌曲所做的性別詮釋,又分為三個小部分,分別為異性、同性及跨性別,並再討論同前述所說,對於同首歌曲的不同表演方式;二則為張國榮的舞台性魅力,探討的是其如何運用個人的性魅力所做的演出。

 

 

一.  張國榮對於歌曲所做的性別詮釋

 

  1. 1.      異性戀

    所謂的一般異性戀歌曲或可說是筆者特別將張國榮在早期歌曲所劃分的一部分,早在八零年代,張國榮對於性別融合的演出尚不明顯,較著名的是〈鴛鴦舞王〉[6]的表演,在八零年代初期已有在性別表演上多做嘗試的端倪,但仍不是張國榮當時的特色,真正的將性別納入表演形式中,是到了《霸王別姬》、《春光乍洩》等較具性別意識問題的電影出現後,再往後的演唱會才有所展現,因此在一般異性歌曲的部分,選擇與陳潔靈所共同演唱的〈只怕不再遇上〉作為討論歌曲,並放上兩種版本作為參照。

     但到了後期,張國榮在「性別」與「性魅力」有了更大的藝術成就,無論單純的在性別主題上的發揮,或是融合二者的表演皆有別於以往,而更臻化境,在此以收錄於2000年《Untitled》專輯中的〈枕頭〉作為討論材料。

 

只怕不再遇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TiQ8-run54&hd=1

第四季勁歌金曲季選 198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AHDzmjGgw&hd=1原版mv

枕頭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WymAKQfHe0&hd=1原版MV

 

    〈只怕不再遇上〉最初收入於陳潔靈1984年的個人專輯《傾出我心事》,此時的情歌,張國榮重在唱出男女間纏綿悱惻之感, 以雙方的聲音互相配合,唱出兩人如泣如訴的感覺[7],因此可見在對於異性戀歌曲中,尤其是男女對唱情歌,張國榮多以兩人互相配合,表現出男女之間相互纏繞之感,其所做的舞台表現也是如此。

    在後期,張國榮對於「性」的運用變得更加大膽,以〈枕頭〉MV來說,其便毫不顧忌的加入大量的「性」的元素,而也由此可看出在前後期張國榮對於音樂詮釋表現上的差異。

 

2.同性戀

   在張國榮一系列有關同性戀思維的音樂中,通常是隱晦的,常用許多象徵的手法做出,又或是直接做跨越性別的演繹,如〈紅〉與〈偷情〉此二部上下集的MV,劇情是隱晦而可以廣泛解讀的,因此在此將二部MV納入跨越性別的主題中,而同時在張國榮演唱會中,又對這些歌做出不同的性別詮釋,所以也會在第四部份(同一首歌用不同的性別角度詮釋)接續探討。

   而在單純的同性戀音樂中,勉強可以被稱作此類的有兩首,分別為〈怨男〉、〈夢到內河〉,以下將分別分析此兩首歌曲之於同性戀主題的關聯,並做出結論,討論其如何透過歌曲表達同性戀意識。

 

怨男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ipXT0wXi6Y&hd=1原版MV

夢到內河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vwGkldKD_Q&hd=1原版MV

 

    首先就〈怨男〉來說,劇情裡皆是由不同職業的男性參加張國榮所舉辦的易服派對,由原本各個職業的服裝換裝成女性化的服飾,解除束縛,其中甚至有裸露的體的鏡頭,可謂十分大膽。

    而透過此種男性易服的劇情,也表達此首歌所欲傳遞的訊息,不同一般參加派對,男女間相互的交流,而是男性拋開枷鎖換上女性服飾,似乎即是表達同性戀訊息的一種做法,張國榮在此首MV的表現也是散發著一種妖媚,而這樣的妖媚了除了性感外,也有女性化的味道在裡面。

    而在〈夢到內河〉,一般有兩種說法,一是MV中男舞者西島千博和張國榮為戀人;一是舞者和張國榮本是同一人,舞者代表的是張國榮內心的自己,因此所謂的「內河」是內心的自己。第一種說法,即劇情為一對同性戀是最直接的解釋,筆者將嘗試以此種說法作為解讀的角度,而這首MV的導演即為張國榮本人,因此會多就MV本身討論。

    在〈夢到內河〉中,張國榮作為一名觀眾,觀賞著男舞者的舞蹈,而兩人初始的眼神交流,以及舞者似有似無以舞蹈對觀眾(張國榮)的挑逗,都透露著某種曖昧,而隨著音樂的進行,開始有了兩人裸露身體以及互相交換衣著的畫面,或許便代表著二人的戀情逐漸明朗,甚至是性暗示的一種表現。而貫串整首MV的舞蹈也表示舞者對於不斷觀眾的誘惑,劇情一直到了最後,原本面無表情的觀眾突然露出笑容,加上隨後舞者抽菸的動作,將性暗示的意味變得更為明白,由此可作為一種解讀的角度。

    舞者西島千博為一名芭蕾舞者,有種陰柔的男性身體特質,和傳統將男性視為陽剛類別相反,而MV中以兩人赤裸交纏、影子的交疊,無不代表同性戀之間的情欲交流,並且整首兩人之間的凝視也象徵著慾望的投射,〈夢到內河〉營造的是一個情慾「體」現的空間,展示了「性」的歡愉,肯定了男體的陰柔素質。[8]

    另一種解讀方式則是以「水仙」作為表達的主題,在西方文化中,水仙代表的是自戀者的象徵,借用舞者與觀眾之間的交流,來暗示水仙的自戀,水仙對外在的觀照只看是否有自己的影子,但又無法接受與自己相同的另一個人,最後只能退回到自己的內河中。[9]

    由兩首歌可看出張國榮在同性戀意識上的詮釋,即以女性化,或是男性陰柔面作為表現的方式,和表現異性戀角色的方式有所不同,在表現上也較多「性」的暗示。

 

3.跨越性別

      所謂的跨越性別的歌曲,一般來說幾乎是指張國榮在復出歌壇後的那些有名的作品了,1989年,張國榮在音樂事業最巔峰的時候退出歌壇,一直到1995年加入滾石唱片復出歌壇,其中雖也有歌曲問世,如金枝玉葉的主題曲〈追〉等等,但都不是張國榮真正意義上有整體概念的歌曲,一直到1995年正式復出歌壇後,張國榮不再作以往八零年代大家所熟悉的偶像派歌手,而是加入許多新的音樂概念,可說他是香港九零年代的Adult Contemporary(當代成人音樂)的表演者[10],尤其值得一題的是其在往後的音樂中所不停嘗試的「跨越性別」的歌曲,在復出後的第二張專輯《紅》,在1996年推出,裏頭大量的討論了性別意識,以及上述的當代成人音樂的主題,都是相當值得討論的,一直到2000年的《大熱》專輯,在性別的區塊上,張國榮又做出了極大的突破。

    跨性別演出在張國榮的後期藝術生涯逐漸成為其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從《跨越97演唱會》的紅色高跟鞋到《熱情演唱會》的「天使到魔鬼」主題,張國榮在此方面的藝術表演型態變得相當成熟,對於華語流行音樂的貢獻也相當巨大。

    本段文章即嘗試以〈偷情〉、〈紅〉以及〈大熱〉三首歌曲作為討論其跨性別詮釋的材料,透過對此三首歌曲MV的解讀作為探討的方向,前二首收錄於專輯《紅》中,MV分別為上下集的故事,後一首收錄於專輯《大熱》專輯中。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C_NHXnvp8k原版MV(上)

偷情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bvExvL1_aA&hd=1原版MV(下)

大熱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y4qY3q7VNE&hd=1原版MV

 

    在〈偷情〉與〈紅〉中,導演希望透過MV展現人的sexual duality(取向雙面性),他說:「我相信每個人都是雙面的,只是自己察不察覺而已。」[11]

    在MV中,上集呈現的原是張國榮與女主角的情慾,但到了後來又變成了與另一位男性的關係,三人之間成為一種撲朔迷離的關係,等張國榮醒後發現這似乎只是夢而已,但醒後的一切痕跡似乎又透露著某些事情的發生。

    到了下集,張國榮在派對中看見了曾在夢中有過性關係的女主角,女主角應該也是有同樣的夢,所以打了張國榮一巴掌,而同時在私密角落中的情慾戲,角色也在三人之間不停轉換。

    由此可見到在處理跨性別的主題時,張國榮很能利用他本身的「取向雙面性」的魅力,無論是對男性或女性皆能以自有的身分互動,而不需要變得特別男性化或女性化,這即是其本身特別的魅力與其處理此主題所用的觀念。

    到了〈大熱〉,張國榮在處理這種主題變得更加大膽、明確,在前面二首討論此主題時,或因歌曲的緣故,尚需加入「性」的元素,但〈大熱〉便能夠單純就跨性別的概念發揮,而這也跟張國榮的藝術發展歷程有關。

    此首MV所用的概念有伊甸園的象徵,如吃禁果,以及女性化象徵,如張國榮的長髮造型與女性化服飾等等,試圖將性別意識回歸到人類初始,社會尚未規範男女性別的純淨時代,有暗示性的解放與突破,但不如〈偷情〉、〈紅〉那般直接,在處理問題的意識上更加單純。[12]

    從這三首MV可知張國榮在性別意識主題上的發展變化。

 

4.同一首歌用不同的性別角度詮釋

      除上述三種歌唱類型,由於張國榮的表演豐富,因此必會有同首歌重複表演的情形,而其本人相當求新求變,所以在不同時候表演同首歌也會有不一樣的表現方式,以下便以《跨越97演唱會》的〈偷情〉與〈紅〉,以及《熱情演唱會》的〈大熱〉做討論的歌曲。

 

偷情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PsWkSQlOqY&list=PLxSZrBpVfvm9m40RVTBKaKy9X1htZ98AO&index=14&hd=1跨越97演唱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pOA75fj3Kc&hd=1跨越97演唱會

大熱

http://www.yinyuetai.com/video/173132熱情演唱會

 

  《跨越97演唱會》算是張國榮在跨性別歌曲演出的初試啼聲,在1989年告別歌壇演唱會,張國榮還辦認為是偶像派歌手,但到了復出歌壇時,已能夠很好的表達自己對於藝術的想法,《跨越97演唱會》便是這樣的產物。

   〈偷情〉與〈紅〉算是張國榮在演唱會中嘗試跨性別演出相當成功的作品,二者都有像巨星致敬的意味,〈偷情〉和原版MV不同,是張國榮一個人的獨舞,在暗淡的藍色背景中營造出魅惑的性感魅力,同時又運用風扇的效果效法瑪麗蓮夢露飛裙的感覺,在此時已經沒有性別界定的存在了,而是張國榮運用自我的身體所創造的性魅力,表達「性」與「愛」的解放。

    而〈紅〉則是向David Bowie的致敬,穿上紅色高跟鞋,也不同於MV中跨性別的意象,張國榮在其中創造出男性之間的愛戀,將本身塑造成女性化的形象,其靈感來自拍攝時程和演唱會幾乎重疊的《春光乍洩》,和張國榮共舞的舞者朱永龍表示:「當時我們沒有刻意安排男女角色,不分性別,純粹是藝術上的隨意演出。可能有人會說一些動作是屬於女性的,但藝術上不能這樣認為。男性可以撫媚,女性也可讓人有依賴感。」[13]

    《熱情演唱會》被視為是張國榮藝術生涯中最偉大的演唱會,在其中大量加入了跨性別的元素,如女性化的長髮、男性化的鬍子等等,而〈大熱〉這首歌在演唱會屬於後半段,在演唱會「天使與魔鬼」的主題中,代表的是美少年的成長,成為充滿異國情調的拉丁情人。

     在演唱會版本中,沒有如原本MV中特別強調男女的「性與愛」的解放,而是自然而然的靠著張國榮本身的舞台魅力,加上原本演唱會的主題,形成一次經典的表演。

 

二.張國榮的舞台魅力

 

    張國榮在演出有一特色為其很能夠利用身體傳達性魅力,這在華語男歌手中是相當少見的,尤其張國榮在後期的演出多是傳達一種性別融合的訊息,已非是男性的陽剛美或是女性的陰柔美,而是一種中性美,且無論對於男性觀眾或女性觀眾都是非常具有性吸引力的,以下以二首有裸露身體的演出,以及《熱情演唱會》作為討論的題材,討論其利用身體所傳達的性魅力,與性別融合的演出特色,並再以同首歌在四個不同時期的演唱來做為其舞台魅力提升得比較。

 

  1. 1.      身體的展現

 

想你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MqKanYX-YI&hd=1告別歌壇演唱會(1989)

偷情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PsWkSQlOqY&list=PLxSZrBpVfvm9m40RVTBKaKy9X1htZ98AO&index=14&hd=1跨越97演唱會

 

    在還被視為偶像歌手時,張國榮已發覺自身的性感魅力,並且能夠很好的發揮出來,在《告別歌壇演唱會》的版本中,歌手化身為一個失意的上班族,在繁忙的工作後疲倦的吐露心聲,隨著襯衫的解開,有如回到家後一邊走向浴室沐浴,一邊回往昔戀人的劇情,而在這樣情境下,歌手的身體是裸露的、詩意的、性感的以及美麗的,而聲線則是表現得慵懶以及性感。

      再到了復出歌壇,這樣的性魅力不但提升了,而且又加入的跨性別的元素(風扇的效果有如瑪麗蓮夢露的飛裙),變得更加迷人,〈偷情〉原版MV中性別的迷惑性在演唱會版本中減淡了,隨之而增加的是歌手對於身體的展現,而且比在《告別歌壇演唱會》的〈想你〉更為性感,除了歌曲本身但給人的感覺外,還要依靠歌手對於掌握歌曲的成熟度,以及對於藝術的表現能力,張國榮在此時變得比以往還要有性的魅惑。

 

熱情演唱會

     此場演唱會被視為張國榮最精彩的一場演唱會,其主題為「天使到魔鬼」(From Angel to Devil),為張國榮設計衣服的設計師為Jean Paul Gaultier[14],在設計衣服時也有跨性別的概念在其中,而天使到魔鬼的主題也是他在聽完演唱會預設的曲目後所提出的,除此張國榮尚提出一個主題「人除了去愛人以外,更要懂得如何欣賞自己」[15],這和「天使到魔鬼」主題可說是相互映照,更展現在在當時不被香港媒體所接受的跨性別演出。

     首先張國榮從全白色若隱若現的燈籠狀簾幕中冉冉上升,身上是一襲全白色的西裝,肩袖綴飾著細密有致的白羽毛,好一個現化天使的化身,是Gualtier對舞臺與衣服結合的主意。天使再幻化成人間的美少年,穿上古埃及圓案的怠片透視衫與黑色水手褲,遠看怠片衫像點點閃光的魚鱗,令人想起古希臘神話裡維納斯女神從海洋的誕生。美少年無論是短裙或裙褲罩上貝殼半邊裕,都是很佛洛依德的理論,在我們成年之前,不管男女都是中性化的,沒有性別的認同。然後美少年的成長,變身為充滿異國情調的的拉丁情人,與魔鬼的魅惑-全黑色貼身衫褲披上一襲玫瑰紅絲絨拖地opera coat。[16]

     若說前述的幾場演唱會是在其中加入性魅力的元素,則在此演唱會中,幾乎可以說張國榮無時無刻都在展現性魅力,像是裸空的或是透視的衣服等等,可說是將此種能力發揮的淋漓盡致。

 

  1. 2.      舞台魅力

 

愛慕

    此首歌曲可在網路上找到不下十種版本,筆者在此僅以其四次演唱會版本作為比較,而由其演唱會納入此首歌曲的頻繁度,亦可看出張國榮對於此首歌的喜愛程度,有其相當的重要性,取其四個演唱會版的演出,目的在透過年代的演進,討論其性感演出能力的提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EupcongEWQ&hd=1

86濃情演唱會(1986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rnci2im740&hd=1  

告別樂壇演唱會(1989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BIYfZblMzU&hd=1

跨越97演唱會(1996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0bktphW7jI&hd=1

熱情演唱會(2000年)

 

    由上述影片的比較可知,張國榮並不是一開始就極具舞台魅力,或說能夠完整的發揮他的能力,由版本的對照可以發現,他的魅力是經由鍛鍊而從青澀到成熟,並且在演出中漸漸地舉手投足都散發出一種令人窒息的魅力。

 

三.結語

    身為一個後榮迷(在其過世後才喜愛他),常常在有關他的訊息中聽見,他的過世代表的是一個時代的結束,對於年輕如我,尤其身為台灣人,是很難體會這樣的說法的,而我也一直在思考對我來說,對於張國榮的離開,我應該賦予什麼樣的意義?

    大一文學概論曾放映《霸王別姬》,這使得我驚於一個男人為何有如此的女性魅力,隨著更深入的了解,我開始發現他的魅力不在僅僅侷限於《霸王別姬》中所看見的那樣,也是隨著嘗試聽他的音樂,逐漸發現以往沒有注意的粵語歌曲,身為男性的異性戀,開始學會欣賞不同性別的美,我想這便是他所帶給我的意義,使得我更加得能夠接受各種不同的事物。

   他的十周年紀念無法到香港參加,但到了信義威秀買票看轉播,我逐漸不再為他的離去感到悲傷(雖然這樣的悲傷太過於晚到),在轉播中他的一位好友說,也許我們不需要再為他感到哀傷,但是我們依然可以懷念他,於是她說:「miss you much,leslie」,是的,我想我們不再需要悲傷,但是可以懷念。

    在演唱會中間,張國榮的生前好友梁朝偉致詞時說到某次不小心按到保存在手機內張國榮的電話號碼,「Please leave a message,請留言」裏頭他熟悉的聲音傳出,梁朝偉接著說:「不如我們從頭來過」,那是「春光乍洩」中,何寶榮常對黎耀輝說的那句話。

   



[2] 取自《禁色的蝴蝶:張國榮的藝術形象》p.42註腳一

[3] 《霸王別姬:同志閱讀與跨文化對話》 陳雅湞編著 南華大學 200402

[5] 參照自《這麼遠 那麼近》宇文卿著 p.80  2002年,張國榮談他對演員的性別認同

[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tIkB4xB9CQ&hd=1  張國榮 鴛鴦舞王 1984

[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K6HOtYLENs 哥聲魅影張國榮part1  1932

[8] 參照自《禁色的蝴蝶:張國榮的藝術形象》 洛楓著  p.96-97

[9] 參照自《這麼遠 那麼近》宇文卿著 p.85

[10] 《張國榮音樂人生》 快樂書房 p.94

[11] 《張國榮音樂人生》 快樂書房 p.110

[12]參照自《這麼遠 那麼近》宇文卿著 p.84-85

[13] 《張國榮音樂人生》 快樂書房 P.18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uwei1116 的頭像
    yuwei1116

    至人用心若鏡

    yuwei11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